減肥不只為了美,還為了「出氣」!

38
0
Share:

肥胖定義為可能損害健康的過度脂肪積累(體重指數[BMI]>30 kg/m2)。肥胖與高血壓、卒中、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的發生相關,同時肥胖人群中過早死亡和罹患嚴重損害生活質量的慢性病的風險也較高。

肥胖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包括呼吸活動及氣道阻力的增加和呼吸肌的減弱,這些都可能導致限制性肺功能損傷。此外,肺容積和氣體交換也會減少。現階段,臨床上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肥胖相關性哮喘的發生,脂肪組織中的炎症介質被認為是氣道炎症的驅動因素。

肥胖患者中往往同時存在複雜的多因素阻塞性和限制性肺功能損害模式,然而這些情況通常會在減肥後得到改善。一些研究評估了與肥胖相關的氣管CT形態表現,但據我們所知,尚無前瞻性研究評估肥胖對肺和氣管的影響。

近日,發表在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評估了減肥手術前和術後6個月肺實質和氣管的CT形態,並探討了其與肺功能和臨床症狀之間的關係,為臨床進一步闡明肥胖與肺功能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對51名連續接受減肥手術的患者(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進行了前瞻性縱向研究。所有患者術前和術後均接受了限制性(三位置)吸氣和呼氣末胸部CT掃瞄,同時進行肺功能檢測、體重指數計算、mMRC呼吸困難評分和Epworth評分。

兩名胸部放射科醫生對「馬賽克征」、呼氣末空氣儲留和氣管形狀的CT程度進行了評分。測量氣管吸氣和呼氣末截面積。術前和術後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或Wilcoxon符號秩檢驗。採用Spearman相關和logistic回歸分析CT表現與功能和症狀指標的相關性。

本研究共納入51名參與者(平均年齡52歲±8歲[標準差];20名男性)。術前,空氣儲留程度與總肺活量下降的相關性最強(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rs]=-0.40,P=.004)。術後,「馬賽克征」百分比(0%[四分位數範圍{IQR}:0%-2.5%]vs 0%[IQR:0%-0%],P<.001)、空氣儲留(9.6%[IQR:5.8%-15.8%]vs 2.5%[IQR:0%-6.7%],P<.001)和氣管塌陷(201 mm2[IQR:181-239 mm2]vs 229 mm2[186-284 mm2],P<.001)均有所下降。

術後mMRC呼吸困難評分的改變與空氣儲留程度的改變(rs=0.46,P=.001)和呼氣末氣管形態的改變(rs=0.40,P=.01)呈正相關。在多變數分析中,空氣儲留是術後呼吸困難減少的主要決定因素(優勢比,1.2;95%置信區間:1.1、1.2;P=03)。

圖1 51歲女性,(a)減肥手術前和(b)減肥31 kg後6個月(體重指數下降36.1%)肺部軸位平掃CT圖像。術前可見的「馬賽克征」在術後消失。

圖2與圖1相同的51歲女性肺部軸位呼氣末期CT圖像,(a)減肥手術前和(b)體重減輕31 kg(體重指數降低31.6%)後6個月,術前患者出現了空氣儲留,但在手術後消失。請注意,由於膈肌偏移的差異以及由於肥胖引起的肺外限制增加對肺實質的影響,因此手術前後各部分的解剖位置會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肥胖繼發的大、小氣道的CT形態學改變可在減肥手術後逆轉,並與臨床狀的改善相關,本研究為提高公眾對肥胖的認識和重視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為進一步的前瞻性縱向研究鋪平了道路。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