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沒有熬過45~55歲這段生命危險期!這10年記住6件事!
45~55歲的10年,是人生中的黃金年齡段,不過這段時間也是生命「高危期」。
在這一時間段中,多種疾病容易爆發,很多人都沒能熬過這段生命危險期!
李詠——50歲
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李詠,2018年10月29日因癌症去世,年僅50歲!
臧天朔——54歲
著名搖滾樂歌手臧天朔,代表作有《朋友》《等待那一天》《心的祈禱》,於2018年9月28日因肝癌去世,年僅54歲。
肖曉琳——55歲
央視主持人肖曉琳,曾參與創辦了《今日說法》和《焦點訪談》,因直腸癌於2017年7月12日去世,年僅55歲。
潘安邦——52歲
以一曲《外婆的澎湖灣》成名的臺灣歌手潘安邦,於2013年2月3日在家中應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52歲!
羅京——48歲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羅京,於2009年因淋巴癌去世,年僅48歲!
高秀敏——46歲
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於2005年8月18日突發心臟病,年僅46歲。
為何45~55歲高發疾病?
1.心腦血管事件容易發生
「臨床統計顯示,近年來接近一半的腦卒中患者是中青年人。」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說,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的研究發現,45~64歲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被卒中擊倒。
王擁軍教授表示,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一生之中會遭遇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6秒鐘就有一人因為卒中而永久致殘。①
2.癌症發病率增高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較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
拿2014年的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肺癌統計數據來說,從下圖可以看到,45歲後肺癌的發病率直線的上升。而死亡率走勢也大致相同。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於2019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我國無論男女,從45歲起肺癌的發病率就開始「爬坡」;而且不同於歐美,我國沒有吸菸史的女性肺腺癌的發病率偏高。
3.器官開始衰老
2019年10月,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多數人從40多歲就明顯感覺健康在走下坡路,這項調查研究涉及2000多人,大部分受訪者表示,37~40歲身體開始出現健康問題。通常,人們44歲左右感覺到背痛,46歲嗅覺變得遲鈍,47歲左右膝蓋出現異常、腳踝力量變弱,49歲左右聽力下降並出現關節疼痛。而視力最早在20多歲就開始惡化。③
4.中年人身材「發福」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徐大成2021年1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歐洲一項研究表明,35~40歲是女性發胖的高峰期;男性在40~45歲之間最容易發胖。
很多人中年發福就是因為35~45歲後,人體基礎代謝率開始下降,再加上這一階段的人普遍壓力大、應酬多、睡眠質量差,更易發福,出現「啤酒肚」。⑤
然而,過多的內臟脂肪是有害的。內臟脂肪沉積在肝臟可導致脂肪肝,嚴重的可出現肝炎、肝硬化。內臟脂肪過多,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例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臟肥大,或導致不孕不育,甚至致癌。
5.更年期激素變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主任醫師劉梅林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更年期注意血脂異常。
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由於雌激素缺乏導致代謝紊亂,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相對減弱,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突然來襲!
研究顯示,與絕經較晚的婦女相比,46歲之前絕經的婦女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明顯增加。④
6.骨質疏鬆高發
骨質疏鬆的發病與年齡密切相關,5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的高發群體。
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建民在2020年10月20日做客《人民名醫》直播間時介紹,多數骨質疏鬆是靜悄悄發生的,在初期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感覺到什麼明顯症狀,但是骨鈣和骨量卻在慢慢流失。往往等到出現症狀時,常為時已晚。
因此,建議45歲的女性和年過50歲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有抽煙、嗜酒不良習慣的人群,檢測年紀要適當提前,做到早發現早控制。
7.工作生活壓力大
中年人永遠是「多任務處理器」,事業攻堅期,天天為升職加薪忙得昏天黑日,同時又面臨「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壓力。而且中年男人已經是單位的中流砥柱,工作中時常需要加班、熬夜,作息時間不規律。
忙亂中,健康也會「繳械投降」:壓力與失眠密不可分——神經衰弱、感冒、胃腸疾病、心梗、腦梗、高血壓、糖尿病……接踵而至。
45-55歲應該怎麼辦?記住6件事
1.重視體檢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蕭梅芳2020年8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上了年紀後,易受到慢性疾病侵擾。每年定期體檢很重要,而且要認準「1+X」原則⑥:
「1」指常規必查的體檢項目,包括一般檢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X」指50歲以上除了做常規的必查項目外,根據身體狀況,增加的個性化專項體檢項目,適當「加項」。
心腦血管:針對病史酌情加項;
腫瘤篩查:50歲後針對高發腫瘤篩查;
血糖監測:除了查空腹血糖外,餐後2小時血糖也要測;
骨骼疾病:骨密度和25羥維生素D。
2.別再熬夜
加班、應酬……人到中年,你確定還能像年輕人一樣「熬」得起嗎?熬夜就是敖命!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根山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自己出,由於休息不好、生物鐘被打亂,心率變異性增加,熬夜的人患冠心病、血壓高機率會有所增加。
凌晨兩點左右是陰陽交替之時,人的交感神經薄弱,而副交感神經很活躍,如果熬夜,植物神經就會紊亂,人易出現心律失常,或心梗。長期熬夜導致過度疲勞,機體處於衰弱狀態,這也是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⑦
別在熬夜中折損健康、折磨精神,這樣不值!早點睡吧,超過23點睡覺算熬夜。
3.控制體重
體重增多、腰圍變粗,那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離不開你,同時患癌機率變大!
其實,人與人拼到最後,拼的就是身體,身材好,就是一種實力。
如果連身材都控制不了,還說什麼掌控人生?如果連減肥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優秀?
4.減少應酬
人到中年,不要做一個被飯局毀掉的人。社交固然重要,朋友也要交往,人脈更要積累,但你不需要應酬在無用的飯局之中。而真正有用的社交,也從來不在飯桌上。
所以,沒有必要通過花費時間、精力,將自己消耗在飯局上,不僅身心疲憊,還毀了健康,況且家中的粗茶淡飯遠比酒店的大魚大肉健康得多。
5.減輕壓力
「50歲之前的我可以說是負擔太重了,各種心理的負擔,各種社會的壓力。人生已經走一半了,再管那麼多的話,實在是太愚蠢了,所以現在是一個沒有任何負擔的慶爸爸,愛誰是誰,過好自己。不再那麼多負擔、不再特別在意別人對你這樣、那樣的評價。」歌手蔡國慶曾在採訪中談到。
中年要學會做減法,少一些慾望,多一些平淡。經歷人生一多半生活歷練,看過了潮起潮落,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的心態不再偏激、憤青,也不再片面了。⑧
學會勞逸結合。旅遊、看演出、體育運動、唱歌、跳舞、收藏、讀書……人過中年,怎麼也應該會上幾樣,喜歡上幾樣,適當的休閑娛樂,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工作更加有勁。
6.增加鍛練
再忙也要給自己每天鍛練的時間,走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在54歲時意識到自己存在健康隱患(肥胖、血糖偏高、脂肪肝),便每天堅持萬步走,一走就是20年,成功走掉了脂肪肝,血壓、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參考資料
①2011-12-08健康時報《中年最該防的兩種病》
②孫可欣,鄭榮壽,曾紅梅,et al.2014年中國肺癌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華腫瘤雜誌,2018,40(11):805.
③Is 40 TheNew 60?Survey Reveals Most Adults』Bodies Start To Break Down In Their 40s.
④2017-06-20健康時報《人到中年防心血管意外》
⑤2021-01-12健康時報《細腰肥臀的女人最長壽》
⑥2020-08-21健康時報《50歲以上體檢應「加項」》
⑦2017-06-20健康時報《人到中年熬不起》
⑧2018-11-02健康時報《五十知天命,但沒有天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