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贏回來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出路。
有人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無論你喜歡或排斥,總能在自已身上找到父母的影子,甚至可能會活成父母的樣子。
父母像土壤的質地,會影響孩子的生長。
但影響並不是決定,岩石縫隙裡能長出參天大樹,苦難生活中也能開出希望之花。
就像《風雨哈佛路》中的女孩莉絲,從貧民窟的迷途少女逆襲成優秀的哈佛畢業生,她憑著一股韌性,改寫了自己的人生篇章。
東野圭吾說得好:「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無法選擇,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因為,每個人的未來都在自己的努力裡。
一、優秀,有時候是逼出來的
做出選擇容易,但要堅持選擇不容易。
17歲的莉絲一次次地面試,一次次地被拒絕,看著手中僅有的一塊硬幣,莉絲急匆匆地趕往最後一個學校,結果又因遲到錯過了面試。
人生似乎走進了死胡同,是束手就擒,還是奮力一搏?
別無退路的莉絲鼓足勇氣攔住面試老師:「我能借您10分鐘嗎?」
她忐忑地拿出提前寫好的作文,乞求道:「我需要一次機會,爬出我出生的那個環境。」
看著莉絲哀求希冀的眼神,面試老師被她辛酸的過往和堅定的決心深深地打動,破例當場錄取了她。
彷彿一束亮光照進黑暗,莉絲激動地朝著光源奮力前行。
她有條不紊地安排著登記入學、暑期打工、存錢等事宜;不僅如此,莉絲還決定兩年學完四年課程,搶回荒廢的時光。
每當疲憊得想要放棄時,莉絲就把自己想像成奔跑的運動員,她相信只要沿著跑道衝刺、跨越障礙,就一定能奔向終點線。
苦行僧般的付出,終於迎來了怒放的春天。
莉絲憑藉著全校第一、全A的優異成績考入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一位作家說過:「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所有成功逆襲的背後,不過是無數次跌倒之後,咬牙爬起來的再試一次;是退無可退時,硬著頭皮砥礪前行。
溝壑變坦途,絕望變希望,不是來源於好運的青睞,而是逼自己一把,推自己一下的決絕。
二、不抱怨、不指責,生活才有向上生長的可能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來自於家庭。」
對苟且偷生的母親,她說:
「就算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但我依然那麼愛她。」
對退縮懦弱的父親,莉絲動情地說:
「我小時候,你是我世界裡最有趣的事情,因為你的緣故,我總會發現另外的出路。」
每當父親生日,莉絲會想盡辦法給他過生日;當他病情加重後,莉絲又用全部積蓄租一套房子,陪他安度晚年。
甚至在獲獎典禮上,莉絲說起自己的過去時,她無不感激地說:
「是父母教會了我面對未來,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世上沒有完美父母,無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會歷經風雨、遭遇傷害。
不抱怨、不指責,生活才能穿過風雨、撫平傷害,才有向上生長的可能。
知乎曾有個熱門話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其中有個高讚回答:
「永遠不要以童年遭受的苦難和糟糕的原生家庭,作為自己墮落的藉口。」
因為,你不能選擇你是誰,但你可以選擇成為誰。
正如蕭伯納說:「能夠站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人,是那些站起來尋找他們想要的處境的人,是那些如果他們找不到,就去創造這種環境的人。」
原生家庭只是人生畫卷的起點,人生的落點則更多的取決於自我成長。
不要因為一個不完美的開始,就放棄人生旅途美好的風景;
不要因為成長路上有陰霾,就讓餘生都生活在黑暗。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只要不糾結出身,不抱怨過去,人生從任何起點出發,終有到達山頂的一刻。
只要不放棄成長,不止步不前,生活不可能永遠風雨,總會迎來艷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