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

Share:

清明,每年公曆的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氣候溫和,草木萌發,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過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現。

清明節氣的三候是,桐始華,田鼠化為鵪,虹始見。即是說,在清明節氣所統轄的十五天裡,第一個五天裡會見到桐樹開始開花;第二個五天裡見到的典型物像是,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即鵪鶉開始出來活動,田鼠化為鴽說明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第三個五天裡能見到的典型物像是彩虹出現,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在清明的三候中,桐樹在中國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在中國人眼裡,梧桐是吉祥的象徵。《莊子》裡說:「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梧桐也是人格獨立的象徵,潘臻有詩:「亭亭獨自傲霜風,不與尋常桃李同。聖世工師求木久,嶧陽猶自有孤桐。」桐樹還是做古琴的好材料。張仲景、蔡邕、譚嗣同等歷史名人都曾以梧桐殘幹制琴。《後漢書》記載:「蔡邕泰山行,見焚桐,聞爆聲曰:『此良木也』,取而為琴,是為『焦尾』。」

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氣,它還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崇本尊親、「慎終追遠」之孝道的具體表現,已成了相沿已久的習俗。

清明,天清地明。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由於清明時節的風比較乾燥,而人體內肝火旺盛,由此而容易引起口乾、鼻乾等症狀。在這個季節裡除了要注意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要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袪濕為食養原則,做好以下防護。

第一,清明前後重養肝。春天的微風已經吹來,寒冷的冬天已離我們漸漸遠去,此時尤其要注重養肝。肝在春季對人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肝有抒發的作用,可以調節氣機,讓你氣血往外走。此時,最好別生鬱悶,因為自然界萬物都在生發,你一鬱悶,肝氣就要受影響,氣血就不能夠順暢地生發。飲食方面,也可以吃些利於肝臟生發、疏泄、養陰的食材,如薺菜、韭菜、菠菜等綠色蔬菜,但是需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此時,各種慢性疾病易復發,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發物」。

第二,避免情緒激動。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悲傷。不過,悲傷過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暖花開之際,也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鬱,誘發精神疾病。因此,人們在清明前後不要過於悲傷,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第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隨著春天的到來,人體內的氣血會逐漸往外走,早起晚睡,有助於陰氣的避藏,有利於氣血的恢復。「廣步於庭」,是說人們要經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萬物生發的氣息。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裡,健走、慢跑等相對安靜的運動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而且還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的保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春季運動養生對於年輕朋友而言可能更為簡單易行,但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更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建議年長者選擇一些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來習練。

第四,注意高血壓。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些舊病也開始復發,如高血壓、精神病等在春天都是高發病,謂之犯老病。春天人們普遍容易肝氣較盛,肝火旺,人便急躁易怒,而高血壓最忌發怒。特別是由於季節的關係,沒有高血壓的人,春天血壓也會有所上升,高血壓患者自然更要留神血壓警報。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長時間的精神緊張、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都可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病的症狀。因此,要特別注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