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易生病,平衡腸道微生態是關鍵!

48
0
Share: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好轉,人們的衛生意識也越來越強,但免疫力卻日趨下降,以前的不容易生病,現在卻動不動感冒、腹瀉,糖尿病、濕疹、哮喘等疾病的發病率卻明顯增加了。這是為什麼呢?

答:腸道菌群失衡是重要原因。

人體80%的免疫力來源於腸道,腸道有問題,免疫力下降,有害菌吐出的毒素就會進入血液。而益生菌能夠定殖於粘膜、皮膚等表面或細胞之間形成生物屏障,不讓有害菌、病原菌定殖,減少生病機率。研究證實,失去有益菌保護,抵抗病原菌的能力會降低10000倍!

為什麼現代人菌群失衡嚴重?

過度清潔

殺菌洗手液、殺菌洗潔精、殺菌噴霧……

不健康飲食

炸薯條、漢堡、高脂肪食物……

濫用抗生素

青黴素、慶大黴素、阿莫西林、頭孢……

剖腹產……

我們的這些行為擾亂了正常菌群的定植,這些對我們健康至關重要的小生命正在逐漸消失,並且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中越來越嚴重。

母乳餵養實現菌群在母子間傳遞

寶寶出生後,媽媽通過母乳餵養將自身菌群傳遞給孩子,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促使免疫系統發育,這個自然而簡單的行為,給孩子一生帶來好處。

如果母親由於熬夜、飲食不規律、濫吃抗生素、壓力大、抽煙酗酒等因素自身長期菌群失衡,在孕期又沒有加以調整,那麼傳遞給孩子的菌群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母乳餵養過程中一些不當行為,把本該傳遞給孩子的益生菌消滅了。媽媽在餵奶之前習慣把乳房擦乾淨,甚至還要使用消毒濕巾,每次還要先擠出幾滴乳汁再餵孩子。這是這些看似衛生的做法,干擾了菌群傳遞的自然過程,使孩子無法得到本該得到的正常菌群。

面對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問題,我們需要怎麼做

1、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保持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保持常規適度的鍛練;保持充足的睡眠等等。對於新生兒來說,應盡量母乳餵養,非特殊情況,建議6個月前不要斷母乳。

2、避免抗生素濫用

研究表明,抗生素能嚴重破壞腸道菌群;一次抗生素造成的破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有的時候,甚至終生無法恢復;重複使用抗生素會讓腸道生態系統無法恢復。

3、避免過度清潔

我們需要在有菌的環境中生活,中國還有句老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其科學依據可能就在於幫助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提高機體免疫力。早在2015年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就表明,在農場這種看似「不乾淨」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患免疫性疾病的概率遠遠低於城市中長大的孩子。

去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簡稱「FDA」)發布禁售令,全面禁售含有19種殺菌成分的抗菌皂,在抗菌皂之外,液體、泡沫和凝膠洗手液、肥皂以及沐浴液等只要含有被禁成分的抗菌洗浴產品,也集體「中招」。FDA警告稱,這些抗菌皂與普通香皂相比並沒有特別的殺菌效果,並且還存在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而在國內去非常受歡迎!

4、學會利用益生菌

大量研究證實,酪酸梭菌、凝結芽孢桿菌等益生菌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首先,益生菌可以粘附在腸粘膜上形成粘膜屏障;另外,可以促進免疫球蛋白的表達,提高粘膜免疫力;還可以調節吞噬細胞的數量,提高T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從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兩個途徑全面提高機體免疫力。

因此,孩子免疫力低的時候,不妨補充點益生菌,既能增強免疫力,還能調節腸胃、促進營養吸收、增加食慾等等,而且無毒副作用。

 

來源:腸道微生態與健康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