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混淆!抗菌藥物、抗生素、消炎藥的區別在哪?

30
0
Share:

季節交替感冒高發,孩子感冒有時可能會吃不止一種藥,作為家長辨別藥物分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提到的的「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藥物」,常常有家長分辨不清或是認為同一類藥物。

在此,藥師提醒您:消炎藥、抗生素和抗菌藥並不劃等號哦!我們要警惕亂服藥帶來的不良後果。

太長不看版:

①抗菌藥物起「殺滅」病菌作用。

②抗菌藥物包含抗生素和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物。

③消炎藥是最寬泛的藥物通俗說法,能起到消炎作用的,可能都被囊括在這個類別中,包括了抗菌藥物、非甾體抗炎藥以及糖皮質激素。

感冒常服用的「消炎藥」,往往是指抗菌藥物,但是亂服抗菌藥物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不能當做萬能藥。

1、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是指具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一類藥物,包括各類抗生素和全化學合成藥物。

抗生素:抗菌藥物中的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等都屬於抗生素;

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氟喹諾酮類、磺胺類等藥物,比如常見的左氧氟沙星、磺胺嘧啶等。

藥師有話說:

抗菌藥的使用僅限於有細菌感染指征時應用,勿要主觀判斷自行服用。亂用抗菌藥物不僅可能不能針對性殺滅致病菌,反而引起菌群紊亂,甚至可能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影響後續的治療。通常應用抗菌藥物,需要醫生根據血常規化驗結果和藥敏結果來使用,謹遵醫囑服用。

2、抗生素

抗生素特指微生物代謝的具有殺滅或抑制其他微生物作用的活性產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抗生素不作為抗菌藥物使用,而是作為抗腫瘤藥使用,例如阿黴素,放線菌素D等。日常我們說的抗生素,一般仍指代抗菌藥物。防止抗生素耐藥性,即防止抗菌藥物耐藥性等。

藥師有話說:

怎樣判斷哪些是抗菌藥物?注意藥物名稱的以下字眼:

「黴素」:通常為β-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青黴素、琥乙紅黴素、環酯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頭孢」:通常為β-內酰胺類的半合成抗生素,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頭孢克洛、頭孢地尼、頭孢呋辛酯、頭孢克肟、頭孢曲松、頭孢丙烯等;

「西林」:通常為β-內酰胺類的半合成抗生素,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磺胺」:通常為人工合成磺胺類抗菌藥物,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磺胺甲噁唑;

「硝唑」:通常為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類抗菌藥,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甲硝唑、奧硝唑等;

「呋喃」:通常為人工合成呋喃類抗菌藥物,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等;

「沙星」:通常為氟喹諾酮類。

另外,含有「環素」、「培南」、「嘧啶」、「菌素」以及較高級別的抗生素,在兒童日常用藥中不太常見,但是看到時也應加以注意。

3、消炎藥

消炎藥則是比較寬泛的概念,是指對炎症進行對症治療的所有藥物。而炎症則可能由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學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因素引起的症狀。

1.由病原微生物引起而使用的「消炎藥」,特指抗感染治療的藥物,除抗菌藥物外,還包括抗病毒藥、抗真菌藥、抗結核藥等。

2.由物理化學因素引起的發熱、疼痛而使用的「消炎藥」,則是指非甾體抗炎藥,此類藥物通常發揮解熱鎮痛的作用,比如兒童用藥常見的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等非甾體抗炎藥一般不適用於兒童,用藥時應當避免。

3.由自身免疫介導而使用的「消炎藥」,則是指糖皮質激素,此類藥物發揮抗炎作用,比如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治療支氣管哮喘、皮炎等疾病。此類藥更不適合大家自行隨意使用,一定要由醫生評估孩子的情況後,遵照醫囑應用。

以上就是抗菌藥物、抗生素以及消炎藥的區別,您弄懂了嗎?下面這張圖更直觀地呈現了三種藥物的相互關係,讓您立即get:

給孩子用藥別馬虎。學會識別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不亂吃。關注兒童安全用藥,從你我做起!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