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病歷的淳於意

117
0
Share:

我國自古就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在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掌握了一門手藝或者技術,便可安身立命,一輩子靠它吃飯,養活一家老小,甚至蔭及後世子孫。

所以為了避免同行業競爭,掌握一技之長的人必然不願將自己的本事悉數傳給外人,甚至很多家族還立下傳男不傳女的規矩,生怕被別人搶了自己的飯碗。而西漢的名醫淳於意就處於這樣一個知識封閉的時代。

淳於意是今山東淄博人,姓淳於,名意,精於醫道,樂善好施。淳於意的醫術是跟著公孫光學來的,等到出師的那一天,他的老師公孫光告誡他說:「我所知道的妙方,都教給你了,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等到他後來又拜師名醫公乘陽慶的時候,公乘陽慶也特意交代說:「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得到的醫方。」

可是在日後的行醫過程中,淳於意漸漸發現需要醫治的病人數不勝數,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根本無法救治天下所有百姓。淳於意反問自己:「難道自己因為那麼點私心,就置其他受苦的百姓于不顧嗎?這怎麼能普濟天下?」

於是,淳於意決心打破這種知識封閉的狹隘意識,對每一位找他求學的人,他都絲毫不吝惜自己所學,悉心指導。漸漸地,他的徒弟越來越多,很多弟子都成為諸侯各國的侍醫,造福一方百姓,淳於意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中醫治病的方法歷來秘而不宣,被視為謀生的良法,所以秘方特別多,這種風氣至今不衰,而淳於意象秦越人一樣,並沒有把醫學經驗的傳授限定在神秘而狹小的範圍內,而是廣泛傳授醫術,他因材施教,培養宋邑、高期、王禹、馮信、杜信、唐安以及齊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漢時期文獻記載中帶徒最多的一位醫家。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另外,最早的病歷也是淳於意發明的。在長期的行醫過程中,淳於意深感病人的病情和特徵如果沒有記錄,僅靠醫生的記憶,很難做到一絲不漏,會影響治療效果,給病人帶來麻煩。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淳於意想到一個好辦法,在就醫中,他把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籍裡、病狀、病名,以及診斷、病因、治療日期、療效、預後等一一詳細記錄下來,同時,把治癒的和死亡的病例也作了詳細記錄。淳於意把這種記錄稱為「診籍」。

診籍不僅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而且無意中保存了他的部分醫療學術思想,這對我國悠久中醫理論的傳承和弘揚大有裨益。《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共記載了他二十五例完整的醫案。後來,不少醫生仿效淳於意的做法,診籍也就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病歷,淳於意理所當然地成為中醫病歷的創始人。

淳於意為使自己專志醫術,辭去官職,不營家產,長期行醫民間,對封建王侯卻不肯趨承。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他都一一謝絕了。因常拒絕去朱門高第出診行醫,被富豪權貴羅織罪名,送京都長安受肉刑。其幼女淳於緹縈毅然隨父西去京師,上書漢文帝,痛切陳述父親廉平無罪,自己願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寬免了淳於意,且廢除了肉刑。這就是歷史上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緹縈救父》的孝行故事。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