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有8個「金標準」!身體健不健康,一看就知道!你達標了嗎?

31
0
Share:

長壽是千百年來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而健康則是長壽的基石,尤其在多種疾病高發的現在。

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各項身體指標的指數是最直接的判斷。今天可可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身體指標參考表,對於指標異常的人又該如何調節?相信今天這篇文章,很多家庭都用得上!

血壓

除了指標高低,脈壓差也非常重要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也是保證機體正常運轉的基礎。但很多人只是關心血壓高不高,這是不夠的。

 

血壓指標參考

臨床發現:血壓過低、過高、脈壓差大,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具體可參考下圖:

▲血壓數值參考表,長按即可保存

2

正確測血壓,避開「三錯」

不少人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壓」,即在醫院測的血壓值會偏高,因此鼓勵大家自己在家監測血壓。但很多人普遍存在「三錯」——時間錯、方法錯、取值錯,正確測量血壓,這3件事一定要做好:

①合理選擇測量時間

人體的血壓是波動的,一般早上6點~10點、下午16點~20點存在血壓峰值。因此,測量血壓建議早起後1小時、晚上睡前1小時各測量一次。

②正確使用血壓計

雙腳平放在地上,不蹺二郎腿,血壓計與心臟保持水平;充氣管應放在動脈搏動的地方;袖帶下緣應在肘橫紋上兩指處,鬆緊合適,以能放入一根手指為宜。

③量取正確的血壓值

建議測量雙側上肢,以高的一側為準。每回測量血壓建議測3次,每次間隔1~2分鐘,以血壓差值在5mmHg以內的為準。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血壓」,即可查看控血壓的方法。

2

低血糖,可能比高血糖更可怕

這個數值也莫忽視

血糖偏高,不僅會引起糖尿病,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傷及臟腑、血管功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心臟病等100多種併發症,因此糖尿病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低血糖、血糖波動,甚至可能比高血糖更可怕。因此,測量血糖時不能只是簡單的排查高血糖風險。

1

血糖指標參考

▲血糖數值參考表,長按即可保存

【小貼士】糖尿病前期: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此時干預生活方式,即便不吃藥也可能避免發展成糖尿病。

2

血糖波動大,併發症風險高,預後差

多項基礎研究證實:血糖波動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獨立危險因素,過度的血糖波動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危險,尤其是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更易引發動脈硬化等併發症,加大治療難度。

①餐後血糖波動幅度應<2.2mmol/L

計算三餐前後血糖差值的平均值,若結果大於2.2mmol/L,提示血糖波動大。

②全天最大波動幅度應<4.4mmol/L

一天7次(三餐前後、睡前共7個時間點)的血糖最高值減去最低值,若結果>4.4mmol/L,說明血糖波動劇烈。

傳統血糖儀只能監測某一個時間點的血糖值,因此,有需要的人可以考慮使用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儀。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血糖」,即可查看控血糖的方法。

3

血脂

化驗單沒有↑↓≠血脂正常

血脂是血液中所有脂類的總稱,適當的血脂水平是生命細胞基礎代謝的必需物質,但血脂過高,卻會成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會引起血壓、血糖等指標異常。而判斷血脂是否正常,主要與以下3個要素有關:

1

總膽固醇(TC)

血液中所有膽固醇的總和,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低較好。

正常水平<5.2mmol/L;若在5.2~6.2mmol/L之間,屬於邊緣升高;若>6.2mmol/L,就是高膽固醇血症。

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被稱作「壞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元凶,堆積過多,會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堵塞血管,誘發心血管事件。

正常值是<3.12mmol/L,理想值是<2.6mmol/L。

3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存在於血液中的脂肪,它會幫助體積大的膽固醇變成小而密的膽固醇,從而更易進入血管間隙,是「壞膽固醇」的「幫凶」,進一步加快動脈粥樣硬化。

一般而言,18歲以下人群,參考值是0.36-1.69mmol/L;18歲以上人群,參考值是<1.7mmol/L。若≧1.7mmol/L,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這3項指標中的任意一個指標過高,就屬於高血脂症。但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參考數值只適用於健康人群。如果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等,即便體檢單上沒有過高過低的箭頭指示,也可能存在異常,需要及時干預。

◎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經常吃高脂食物、飲酒等人群)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參考值應該<2.59mmol/L。

◎已經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極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參考值應該<2.07mmol/L。

▲血脂異常臨床分型,長按即可保存

所以,大家不能只根據血脂化驗單上數值升降走向來判斷健康狀況,還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判別,因為同樣高(或者低)的數值對不同人群的危險性有所不同。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血脂」,即可查看控血脂的方法。

4

同型半胱氨酸:一高傷全身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的產物,健康人體中的含量非常少,但一旦升高,就可能引發腦卒中、心臟病、糖尿病、血栓、老年痴呆、妊娠併發症等50多種疾病,可謂「一高傷全身」!

1

超過15個單位,得及時干預

理想狀態下,血液中的平均含量約10μmol/L左右,正常不超過15個單位,最佳不超過6個單位。擔當機體發生功能障礙,同型半胱氨酸無法順利代謝時,就會在體內越積越多,一旦超過15個單位就要進行干預了。

▲同型半胱氨酸數值參考表,長按即可保存

2

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危險人群

①有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病變者;

②有高血壓、高血糖、肥胖者、吸菸者;

③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家族性高脂血症;

④有黃瘤或黃疣者;

⑤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後女性。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同型半胱氨酸」,即可查看控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

5

比三高更可怕的「第四高」

警惕3個危險信號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正常的尿酸水平有利於能量儲存,但如果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就會變成高尿酸血症。

數據表明,臨床上約10%的高尿酸會發展為痛風,但無症狀的高尿酸可能持續10~20年,這期間不僅會對腎臟、膀胱、尿道、肝臟等泌尿系統組織或代謝器官造成不利影響,還會加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動脈硬化。

1

血尿酸指標參考

▲血尿酸數值參考表,長按即可保存

2

高尿酸出現這些信號,小心腎功能異常

高尿酸無症狀表現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如果高尿酸患者還出現了以下3個信號,說明腎臟已經處於比較危險的狀態!

①尿少或無尿。晨尿是人體經過整晚代謝產生的,當尿酸鹽結石堵塞輸尿管時,容易出現無尿或少尿現象。

②尿色重、有尿泡。高尿酸損傷了腎的過濾功能,會使尿液濃度異常,出現茶色尿、渾濁尿、泡沫尿等;如果尿酸鹽結石導致了腎間質或輸尿管破裂出血,還可能會有血尿出現。

③下肢浮腫。腎臟是人體內水分代謝的重要器官,腎功能下降,很容易引起下肢浮腫。如果晨起時發現下肢浮腫,過後又減輕,需要立即檢查腎臟健康。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尿酸」,即可查看控尿酸的方法。

6

肝功能檢查

指標正常≠肝臟健康

肝臟有合成、代謝、消化、解毒功能,是人體至關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現異常,整個消化道甚至機體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合理的檢查十分有必要。尤其是以下幾個指標異常,可能提示肝臟疾病:

1

谷丙轉氨酶(ALT)

谷丙轉氨酶是急性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標誌,其正常參考值為0∼40u/L。

當肝細胞有炎症時,血清谷丙轉氨酶就會升高;但谷丙轉氨酶升高,不一定患有肝炎,因為劇烈運動、過量飲酒、感冒、口服某些藥物等也可能導致結果異常。

2

谷草轉氨酶(AST)

谷草轉氨酶的正常參考值為0~40 u/L。數值升高可能預示肝細胞壞死、線粒體受損。

【小貼士】臨床上常用谷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的比值來判斷肝臟受損情況,正常情況下,兩者數值相近。

 

3

膽紅素

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

臨床上,通常要結合三者的數值進行判斷,如: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升高,可能預示急性肝炎發作;三者同時升高,可能預示肝細胞壞死,膽紅素代謝受阻,多見於急性肝損傷。

4

白蛋白

白蛋白只能在肝臟合成,可以反映肝臟合成功能,正常參考值為35∼51g/L。若白蛋白降低,常提示肝臟合成能力減弱,可能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情況,且降低程度與肝病嚴重程度相關。

即便以上指標都處於正常範疇,也不能完全保證肝臟健康!肝功能檢查結果僅代表抽血時肝細胞的狀態,只要抽血時肝細胞沒有炎症,結果就基本正常。但實際情況可能是肝細胞曾經有過炎症,但抽血時炎症沒有了;或是已經患有肝硬化或肝癌了,但還屬於早中期。

因此,對於肝炎患者、肝炎病史者、肝臟疾病高危人群等而言,單一的肝功能檢查結果侷限性較大,更建議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提醒:在《我是大醫生官微》公眾號主頁輸入「肝臟」,即可查看養護肝臟的方法。

從健康角度而言,除了掌握身體各項指標參數,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然而,如今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無肉不歡、久坐不動的問題,又該如何把控?

7

紅肉

把握好度、合理搭配更健康

豬、牛、羊等紅肉,是人體所需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在膳食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紅肉判定為2A類致癌物,食用過量很可能增加結直腸癌腫瘤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畜禽肉攝入量不要超過75克。其中,紅肉攝入量控制在50g/天以下較為適宜;但對於一些缺鐵性貧血的人群,則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紅肉。

肥胖、三高等特殊人群,應該選擇裡脊肉、牛肉等新鮮的瘦肉,少吃肥牛、五花肉等高脂肪肉類;平時可以選擇水產類(如:魚蝦蟹等),禽類(如:雞鴨鵝等)白肉,代替部分紅肉的攝入,「紅白搭配」更健康。

8

久坐:適當運動,緩解不適

日常生活中,由於工作、學習等需要,很多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的,然而久坐的危害很大,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致死致病的元凶之一」。

長期久坐,容易引起肌肉疲勞僵硬、肩頸腰背痛;還會傷心肺、傷胰腺、傷大腦、傷血管;並可能直接影響腸道的蠕動速度,減慢腸道內代謝物質的排出,增加腸癌風險。

專家建議每次靜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最好每小時站立一次,每次大約2~3分鐘,伸展一下腿腳。也可通過兩個簡單的動作運動腹部,輔助預防腸癌。

動作一:張開雙腿,腰部用力,將臀部來回扭動,同時反向甩動手臂,連續四下後轉換方向並重複,堅持2min。

動作二: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張開雙臂,60°彎腰,雙膝內曲,手臂與膝蓋同時做反向運動,來回交叉,堅持2min。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