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脂VS全脂,哪種牛奶更健康?

36
0
Share:

牛奶是全球廣泛消耗的乳製品之一,全世界有近60億的人攝入牛奶。近些年,有的廣告將脫脂牛奶捧上「神壇」,宣傳其為減肥者的不二之選。各種品牌的脫脂牛奶湧入市場,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那全脂牛奶是否應該被脫脂牛奶完全取代?飲用脫脂牛奶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嗎?

目前,已有研究者將目光投向脫脂牛奶,其中不少研究結果引起我們的興趣。Sara Engel等人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全脂牛奶(3.5%脂肪)和脫脂牛奶(0.1%脂肪)對健康受試者空腹血脂,胰島素和血漿葡萄糖的影響,結果顯示,與脫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顯著提高了HDL膽固醇濃度(P<0.05)。這一結論,也在Juristo Fonollá等人的研究得以證實,該團隊指出與攝入脫脂牛奶相比,食用脂質含量較高的牛奶能夠改善受試者的營養狀況和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標。

脫脂牛奶與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的關係仍待商榷。一項橫斷面研究顯示,與攝入脫脂和半脫脂牛奶的學齡前兒童相比,攝入全脂牛奶的學齡前兒童BMI水平較低。此外,有觀察性研究顯示,用脫脂牛奶代替半脫脂牛奶,增加了60-64歲和65-72歲的參與者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RD%[95%CI]:0.5%[0.2,0.7];0.4%[0.1,0.7];per 50 g/d,respectively)。

最近,一項由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遺傳學系完成的研究顯示,與攝入脫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可降低炎症性腸道疾病的發病風險,特別是克羅恩病。該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Bio-X Research》雜誌刊登發表。

炎症性腸道疾病(IBD)是常見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據估計,美國超過100萬居民、歐洲超過250萬居民患有IBD,為此承擔了巨額的醫療費用。IBD的發生和發展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飲食是影響IBD發生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

與傳統的流行病學研究不同,本項研究使用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MR)。基於遺傳變異能隨機分配給後代,MR本質上是一種獨立於混雜因素的自然隨機對照實驗,消除了混雜因素對於結局的影響,為風險因素對結局的影響提供了可靠的遺傳學證據。

研究者使用了UK Biobank中的約8.8萬名牛奶消費者的臨床數據及基因型數據,其中,約2萬人是全脂牛奶消費者,約6.8萬人是脫脂牛奶消費者。研究者用GWAS比較了全脂牛奶消費者與脫脂牛奶消費者的等位基因頻率差異,獲得了5個與全脂牛奶攝入偏好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他們用這些SNP表徵全脂牛奶攝入偏好。進而,研究者將全脂牛奶攝入偏好作為暴露,炎症性腸道疾病(IBD)作為結局,做了一項兩樣本MR研究。結果發現全脂牛奶攝入偏好能夠降低IBD特別是CD的發病風險。

GWAS結果定位了5個與全脂牛奶攝入相關的基因,分別為FTO,APOE,LINC01833,LINC02607,PSMC3。其中,FTO基因是肥胖症的明星基因,並且在這項研究中與全脂牛奶攝入的相關性也最強。研究者推斷,全脂牛奶攝入偏好的形成可能與脂肪代謝的能力相關。

MR研究結果表明全脂牛奶攝入降低總體IBD(β=−1.735,P=0.048)及克羅恩病(CD,β=−2.549,P=0.032)的發病風險,但對潰瘍性結腸炎沒有影響(P=0.44)。

研究團隊認為全脂牛奶降低IBD發病風險的具體機制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該推斷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例如,來自Opstelten JL等人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牛奶消費者與非消費者CD和UC的發病風險,得出了相同結論,即攝入牛奶能夠降低CD風險,對UC沒有影響(6)。進一步研究樣本的腸道菌群結構可以發現,CD患者與正常人、UC患者相比,小腸和結腸菌群組成明顯不同。雖然,該研究沒有區分全脂和脫脂牛奶,但Opstelten JL等人認為這種菌群組成的差異可能導致了CD和UC患者從牛奶獲得的不同收益。

全脂牛奶中含有短鏈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調節免疫。其中,短鏈脂肪酸中的丁酸能降低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抑制IL-17的表達並促進Treg細胞生成,從而抑制腸炎發生。補充額外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增加腸道雙歧桿菌、羅斯氏菌和乳酸桿菌的丰度,發揮抗炎作用。

綜上,研究發現,出於降低炎症性腸道疾病(特別是克羅恩氏病)的目的,飲用全脂牛奶可能是一個更健康的選擇。

該論文的作者們最後表示:「我們的研究參與者是歐洲血統,該研究的結果是否適用於其他種族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未來我們希望能有隨機對照實驗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結論,以便於更好指導日常乳製品的選擇。」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