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淵冰厚三尺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陽曆的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寒冷到了極點。在中國農曆的安排裡,大寒,意味著農曆年的最後階段,新生的春天即將到來,物極必反。大寒節氣一般跟農曆的歲末時間重合,故大寒時間多是人們過年時間,農諺所謂:「小寒大寒,殺豬過年。」「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的物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母雞會提前感知到春天的生發之氣、陽氣,就能夠生蛋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此時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而且冰結的最厚、最結實。
從時令上說,從冬至數九到大寒,是三九過後進入四九的日子。大寒時節,冰天雪地,寒風凜冽,天氣已經冷到極點,此時的冷較之小寒更深、更濃,是一年中最冷的階段。但此時陽氣再度加強,天空中出現了雷聲,與大地下的雷動形成共振共鳴,一些小河的冰面開始震動開裂。大地回暖,春天不遠了。
大寒節氣極有象徵意義。古人說,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人的演進有一種跟隨遞進的序列。從北半球冬至子時的來臨,到小寒大寒的大地開裂,到立春寅日人間的大幕拉起,這就是天人相應相感的表徵。而在大寒的日子,天地間經歷了漫長的封凍,有心人已經聽見了震動的消息。無論天上的雷震、地震、社會動盪,都在釋放大量能量的同時,給予時空新生的機會。
傳統中國的君子們,在此時節更會注意自己的反省修身。《論語》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唐朝張九齡有名詩:「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南宋畫家馬遠所繪的松竹梅圖,開啟「歲寒三友圖」的先河。在大寒萬木皆凋落時節,松、竹、梅仍能保持其生態,年年月月仍舊不變,它們給了人類以生活的榜樣和信心。
大寒時節,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呢?除了從飲食上進行滋補,以抵禦疾病的侵襲之外,還要從生活起居方面著手對抗嚴寒。
第一,出太陽後再運動。在室外活動時不可起得太早,特別是太陽沒出來之前的空氣質量和室外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此外,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練,並且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準備活動,比如,慢跑、搓臉、拍打全身肌肉等,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避免造成運動損傷。
第二,進補宜「封藏」。大寒時節,天氣嚴寒,人體新陳代謝相應減慢,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但進補到這時需收尾,偶爾吃些狗肉、羊肉無妨,為了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的季節特點,不宜再多吃生薑、大蔥等辛散食物,更不適合大量飲酒。可適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蔔、菜花等蔬菜。
第三,禦寒保暖。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上了年紀的人,往往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緩慢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鬆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很重要。患有哮喘、氣管炎、胃潰瘍的人,應再增加一件背心,利於保護心、肺和胃部,不至於使其受寒。在內衣的選擇上,最好以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便於洗滌、穿著舒適的純棉針織物為宜。
第四,居室常通風。大寒時節,日常起居除了要禦寒外也要防乾燥。如果室內經常開暖氣或空調,要經常開窗通風,並採取在屋內適當灑水等方法,提高空氣中的濕度。此外,應該有意識地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才想到去喝水。
第五,掃塵,清潔衛生。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序相重合。在這樣的節氣裡,人們處處為過年忙碌。在此期間,掃塵就是迎接新歲美好光景的一項重要活動。現如今,每到過年前掃塵之日,全家上下依然會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乾淨淨迎接新年,祈禱來年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