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化療」式抗癌登場,新型組合療法創造「低毒高效」治療模式

35
0
Share:

二三十年前,面對晚期實體瘤患者,化療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化療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並在一些特殊的癌種(生殖細胞腫瘤、淋巴瘤等)裡起到根治性的作用,但是化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常常令年老體弱的病友望而生畏。

隨著醫學和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靶向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新型抗癌藥,不斷推陳出新,有的逐步成為晚期實體瘤的首選治療。相比於化療,這些新藥有效率更高、副作用更小、患者生活質量越高,越來越受到廣大癌友的歡迎。

不過,截至目前,在晚期實體瘤的一線治療中,徹底去掉化療,依然只適用於一小部分病友,主要是兩大類:

•第一類,是攜帶明確的驅動基因突變且恰好有針對性的靶向藥的晚期癌症,如EGFR突變的肺癌、ALK突變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等;

•第二類,是攜帶明確的分子標誌物提示對免疫治療非常敏感的晚期癌症,如PD-L1強陽性(PD-L1表達超過50%)的晚期肺癌,MSI陽性(或者TMB高)的晚期腸癌。

所以,依然有相當高比例的病友,一線治療無法擺脫化療:

o部分病友,化療依然是最佳的選擇;

o部分病友,化療依然是組合療法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比如HER2擴增的乳腺癌和胃癌,靶向藥聯合化療是首選;比如對於絕大多數肺癌、食管癌、胃癌等實體瘤,PD-1抗體聯合化療,似乎是更好的方案。

那麼,對於這些化療依然唱主角的晚期癌症,有沒有辦法研發出新型的藥物或者新的組合方案,去掉化療,同時保證療效不打折扣、毒副作用不增加呢?

近日,幾項最新研究給這部分病友帶來了曙光。

1、無基因突變肺癌免疫+靶向,有效率超70%

2021年1月底召開的世界肺癌大會上,上海市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公布了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利用PD-1抗體信迪利單抗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作為晚期無驅動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療效驚艷。

(1)臨床試驗設計

招募22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抗體200mg/3週一次,聯合安羅替尼12mg/每天一次,連續吃14天,休息7天。

入組患者中,8個是PD-L1陰性的、5個是PD-L1弱陽性的、8個是PD-L1強陽性的;11個是TMB低於10的,4個未經檢測。

一句話,這組病人就是臨床工作中隨機入組進來了,並沒有為了得到一個好看的臨床療效數據,故意挑選那些對免疫治療單藥治療本來就很敏感的病人。

(2)臨床數據

治療後,22個病人16個病人腫瘤明顯縮小,其餘6個病人腫瘤穩定,也就是說抗癌有效率超過70%(哪怕是PD-L1強陽性的肺癌,單藥PD-1抗體的有效率也低於50%),控制率為100%。

更重要的是PD-L1陰性或者TMB低的病友中,治療有效率也同樣達到了60%-70%。4個合併腦轉移的病友,腦部轉移病灶腫瘤均明顯縮小,甚至接近消失。中位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達到了15個月(化療時代歷史數據短於6個月,PD-1抗體聯合化療也短於9-12個月),1年總生存率高達95.5%。

事實上,PD-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在多種其他實體瘤中已經有成功經驗:PD-L1抗體聯合貝伐單抗、PD-1抗體聯合侖伐替尼、PD-1抑制劑聯合阿昔替尼等組合在晚期肝癌、腎癌中已經獲得3期臨床試驗的成功,甚至已經寫入指南,成為標準的一線治療。更多內容可參考文章:王炸組合:10種癌症,控制率最高100%,癌症治療進入「全民控制」階段

因此,PD-1抗體聯合安羅替尼,在晚期肺癌的小規模臨床試驗中獲得令人驚艷的結果,事實上也在預料之內。下一步,更大規模的2期、3期臨床試驗將穩步推進,讓我們期待PD-1抗體聯合安羅替尼這個組合療法,在晚期肺癌中,取得更大的勝利。

2、腸癌:雙靶向連環殺,副作用更小

與肺癌截然不同,腸癌是一組普遍而言,對PD-1抗體免疫治療不太敏感的實體瘤。

晚期腸癌患者中,只有約5%-10%的患者屬於MSI陽性、TMB高的患者,這類患者對PD-1抗體比較敏感,適合接受免疫治療。

其餘超過90%的患者都屬於MSS、TMB低的免疫治療抵抗型患者,這絕大多數的腸癌患者,截至目前,首選治療依然是靶向藥聯合化療: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或者貝伐單抗聯合化療——一句話,化療依然是不可獲取的治療骨幹。那麼,對於這部分病人,有沒有可能免去化療呢?

近日,一項聯合2種靶點的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晚期腸癌的小規模臨床試驗,給出了積極的陽性結果。

貝伐單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腸癌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藥物,主要的作用靶點是VEGF信號通路,事實上除了這條促癌生長的血管生成信號通路之外,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促癌的、血管生成相關的信號通路,那就是Ang/Tie-2信號通路,小分子抗癌藥物trebananib就是用來阻斷這條信號通路的新藥。

聯合使用貝伐單抗和trebananib,可以更徹底地阻斷供應癌細胞的營養血管,誘導癌細胞死亡。基於這樣的原理,澳大利亞墨爾本的NiallC.Tebbutt教授主持了這樣小規模臨床試驗,入組的是晚期初治的腸癌患者,具體治療方案是:貝伐單抗7.5mg/kg,3週一次,聯合trebananib15mg/kg,每週一次。

45名晚期腸癌患者入組,接受上述聯合方案治療,7名患者腫瘤明顯縮小,6個月的疾病控制率高達63%,起效的患者療效維持的中位時間是20個月(最長的患者達到了4年),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為8.4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為31.4個月(與靶向藥聯合化療的歷史數據,基本相似)。

抗血管生成的兩個不同靶點的靶向藥聯合,免去了化療,療效和生存期都和有化療參與的方案類似。

那麼不良反應方面呢?

33%的患者出現了3-4級不良反應,部分情況下難以區分是藥物不良反應還是腫瘤進展。有7名患者由於副作用難以耐受,而提前停藥:有1人是消化道出現,1人是胃腸道穿孔,還有3人是心臟不舒服,1人是腦出血還有1人是由於傷口癒合延遲。沒有出現由於副作用導致的患者死亡。

其他不良反應,都是輕微且容易處理的,總體而言該聯合方案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嚴重程度,低於靶向藥聯合化療導致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Dualanti-angiogenesis agents bevacizumab plus trebananib,without chemotherapy,in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results of aphase II study.Clin Cancer Res 2021 Jan 29;clincanres.2714.2020.

[2].PhaseIb Study of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Thorac Oncol 2020 Dec 14;S1556-0864(20)31101-1

 

來源:咚咚癌友圈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