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腳跟痛?很可能是筋膜炎!主任醫師教你6招居家療法

32
0
Share:

最近,嚴大媽的膝蓋痛才好一點,足底又莫名其妙地痛起來了。每天早晨起床下地的一剎那,腳底會像針刺一樣痛,幾乎摔倒。她覺得很奇怪,最近沒磕沒碰沒扭的,也不見腫脹和瘀血,怎麼就痛起來了?更讓她費解的是:強忍著痛走一段路後,痛得就沒那麼厲害了;可一旦走路或站久了,足底就又會痛起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嚴大媽來到醫院,醫生檢查後告訴她,這是跟痛症,屬於足跟部疼痛綜合征的一種,多數是由足底筋膜發炎引起。

何謂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顧名思義,就是分布在足底的筋膜、肌腱的總稱,由腳的前端一直伸延至腳跟。它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足弓、緩衝足著地時產生的衝擊力,就像一塊膠帶,將我們足弓的兩端緊緊地繃住,使足弓產生更大的彈性,也能保護足弓在運動中抵抗一定的損傷。由於長年累月地反覆使用及撞擊,足底筋膜便可能產生發炎現象,這就是足底筋膜炎。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

但足底筋膜炎並非真正的炎症。所謂炎症,一般有紅、腫、熱、痛的表現,而足底筋膜炎除了疼痛,往往沒有腫脹、發紅、發熱的表現。所以近年來,主流觀點認為足底筋膜炎其實並非真正的炎症,而是由於反覆的細微損傷、過度緊張引起足底筋膜的勞損和退化。加之足底筋膜不是肌肉,本身缺乏彈性,僅能延長約4%,當足底筋膜受到很大作用力,比如跑步、過度行走帶來的持續高強度牽拉,難免導致結構受損。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表現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於較為縮短的狀態。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較快的牽拉,進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症狀會緩解。但若過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牽拉的次數漸增,症狀又會再現。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疼痛特點為搏動性、灼熱、刺痛性。一般多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偶爾也有患者疼痛在足底中部。

誘發足底筋膜炎的因素

01.退化因素

在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足跟,血液的供應往往不太理想。而人到老年以後,足部血管壁彈性降低、管徑變小,供血更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響,如寒冷、潮濕和炎症的刺激等均可引起疼痛,這也是人到40歲之後好發足跟痛的原因。

02.足部過度承重

長期拿重物者,如搬家工人,有較高的概率罹患足底筋膜炎。另外,肥胖者的足部也會承受過多重量,而肥胖常伴隨運動不足,當腳部肌力不足,便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出現足底筋膜炎。

03.長時間站立

長時間站立者,如教師、軍人、百貨公司專櫃人員、美發從業者等,由於長時間站立,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概率也較高。

04.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可為腳部提供支撐力,然而,若是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就可能增加足部負擔,引發足底筋膜炎症。

05.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

過度訓練也可導致跟骨疼痛,不科學的運動會引發諸多足病,其中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尤其是在跑步人群中高發。

06.先天結構異常

若有扁平足、空凹足、腳掌內旋、長短腳等先天腳部結構異常狀況,長期下來都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也較容易患足底筋膜炎。

另外,足跟骨本身病變,如跟骨骨折、跟骨畸形、跟骨腫瘤、跟骨周圍的滑囊炎、類風濕病、痛風症等也會導致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的居家療法

生活中出現的足跟痛往往與勞損有關。因此,不妨參考以下建議進行防治。

01. 早晨起來時,先坐在床上,扳住前腳掌,往身體的方向拉,相當於把腳尖盡量勾起來,這樣可以牽拉足底筋膜,減輕剛剛下地時的疼痛。

02. 多休息,少走路,當症狀減輕後,再考慮恢復正常的運動量。

03. 如果一直都是同樣的疼痛程度,可以晚上用溫水(42℃左右,手摸著剛剛有點燙)泡泡腳,每次大概5∼10分鐘。

04. 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消炎止痛藥可緩解症狀。

05. 臨床上封閉治療較為理想,如普魯卡因加醋酸強的松龍混懸劑封閉治療,每週一次,可以減輕、抑制炎症反應。另外,直接在腳底疼痛點注射類固醇及局部麻醉劑,效果也很好。

06. 生活中控制體重,有助於減輕足底壓力或緩解症狀。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