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起喚梅花為解圍

Share: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的11月22日前後,農曆十月的下半月,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4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群芳譜》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時節,望文生義,表示降雪開始的時間和程度。小雪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天空中的降雨也變成了雪花。一年裡的降水狀態至此由雨變成雪,當然由於此時的天氣不算太冷,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狀態,或落到地面後立即融化了,氣象學上稱之為「濕雪」;有時雨雪同降,叫作「雨夾雪」;有時降如同米粒一樣大小的白色冰粒,稱為「米雪」。

在小雪節氣裡,北風成為中國內地的常客,氣溫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仍積有熱能,尚未全然寒冷下來。中國北方地區以下雪為主,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緊接著立冬節氣的陰陽相背,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的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我們現在認為,虹是大氣中一種光的現象,是大氣中的小水球經日光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彩色圓弧,由外圈到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而古人認為,虹是陰陽二氣相交的產物,天地交而萬物通。虹在小雪節氣裡藏匿不見,正說明天地間此時陰盛陽伏。古人感受物候,把天氣、地氣也作為重要的現象列出,說明此時天地不交不通。萬物氣息飄移,生長几近停止,以至閉塞成冬。

小雪伊始,葉落盡,草枯黃,樹木漸漸顯出裸露的枝幹,天空也偶爾「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這個時候天氣常常多霧陰晦,氣溫越來越低,一副「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的景象。寒濕淅瀝,陰盛陽衰,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休養閉藏的狀態,以蓄養其生命的活力,也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暖、防病養生的季節。此時養生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小雪神藏於內,拒絕情緒「感冒」。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認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穩定的情緒對人體內臟有良好的影響,七情過度則「喜傷心,悲傷肺,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可見精神調護對養生保健很重要。冬三月是天寒地凍、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自然界潛藏於內,因此小雪養生需順時調神,斂陰護陽,主要著眼於「藏」字,使精神安靜、淡定自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選擇登高遠眺,飽覽自然美景,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以疏泄不良情緒。

第二,多食清火降氣食物。小雪節氣以後,西北風刮得比較多,此時北方室內已供暖,而室外寒冷。如果人們穿得過於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誘發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裡多了的原因。此外,在寒冷的日子裡,由於人們喜歡熱乎乎的東西,但是過於麻辣的食物更容易助長體內的「內火」,所以最好少吃。在這個節氣裡,應多吃白蘿蔔、白菜等當季食物,不僅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氣、消食。還可喝些湯羹,如大骨冬瓜湯、黃氏枸杞雞湯、地瓜薑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滋補津液。

第三,保暖必不可少。由於冬季氣溫驟降,防寒保溫不夠,人體易感受寒邪而為病,因此寒病多發於冬季。為此,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圍巾。而「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從這個節氣開始,一定要戴帽子,多穿衣服來禦寒。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裏,最好將鍛練安排在日出後或者午後。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即使到戶外活動時,也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