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破解孩子「討價還價」的小把戲,育嬰師必看!

33
0
Share:

我們讓孩子上床睡覺,孩子總說:「可不可以再玩一會兒呀?」我們讓孩子停止手上的遊戲吃飯了,孩子總說:「再玩多一分鐘。」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孩子總愛和我們討價還價。每次都在拉鋸式的談判中浪費大家的時間,最終我們又發現,局面常常會失去控制。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呢?

 

為什麼孩子總和你講條件?

1、自我意識的發展

當孩子開始和我們講條件,實際上是在開動腦筋,通過這種表達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多看會兒電視、多買一件玩具……

而這也正是他們的自主意識和思維開始逐步成熟的標誌。

這樣的現象通常出現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五歲後更加突出和明顯。所以,這是孩子在成長階段中一個小小的「插曲」,可能有的孩子表現得更明顯。

2、沒有底線的妥協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討價還價」都是試探性的。有時候提出來的條件,可能也不是一定要實現,而是想試探我們的底線,看能不能突破。

當他們發現你一次次妥協,通過講條件自己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孩子當然會進一步討價還價。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就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對兄弟,在面對媽媽時,經常胡鬧、耍賴,弄得媽媽手忙腳亂;而爸爸在家時,他們卻非常規矩。因為孩子們很清楚,一般來說,媽媽很容易讓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堅定。

那些越是沒原則、容易讓步的家庭,就越容易培養出喜歡講條件的孩子。

 

如何見招拆招?

1、讓孩子樹立責任意識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在他們看來,可能僅僅是為了滿足大人的需求,自然就不情願了。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這些事並不是「幫阿姨或者爸爸媽媽做的」,而是需要他自己負責任的。

比如不肯乖乖吃飯?別表現得比他們還急。要讓孩子明白,你選擇不吃飯、哭鬧,不會因此得到零食,結果就是過了飯點,自己餓肚子。最終還是要為自己不吃飯的行為負責。

2、建立明確的規則

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和孩子的規則建立密不可分,孩子難以養成好習慣,很可能是你給他建立規則的方法有問題。

樹立規則不是讓孩子懼怕家裡的某一個人,而是敬畏規則。不妨試試這個問與答的遊戲:

當約定時間到了,孩子還想再玩一會。

阿姨:按照我們的約定,我們每天可以玩多少分鐘遊戲?

孩子:30分鐘。

阿姨:今天30分用完了嗎?

孩子:已經用完了。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結束問話,讓孩子主動說出你們約定的內容,提醒他應該遵守規則。

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鬧,可以明確告訴他,即使你再糾纏,我也不會改變主意,慢慢地讓孩子知道「講條件」是行不通的。

我們在給孩子建立規則的時候還需要做到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這樣孩子的習慣養成會更順利一些!

當然,事情總有例外的時候,如果孩子提的要求合理,我們也可以給他一些自主的空間。

但是必須給孩子解釋清楚「破例」的合理原因。

這樣一來,孩子會認識到,之所以今天能破例,並不是因為他的哭鬧或者討價還價。

孩子對於規則、責任感,並沒有強烈的意識,而這正是需要我們幫孩子學會和掌握的內容。

3、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孩子有機會和我們談條件,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因為結果只有一個,而結果並不是孩子所期待的,於是出現了”談判”。

如果我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由孩子來決定內容,孩子同時也會自願地接受自己決定的結果。

比如,孩子需要8:30關電視,當他和我們討價還價時,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

1.關電視後,你可以看一會書,再睡覺;

2.關電視後,你可以選擇吃小點心,然後睡覺;

3.關電視後,你可以選擇玩一會兒遊戲,再睡覺。

孩子不想關電視,是不想太早上床睡覺,所以給他三個選擇,電視是肯定要關的,只是你可以選擇關電視後,還可以做什麼。

希望大家通過以上方法,可以破解孩子「討價還價」的小把戲。

 

Share: